2)第1467章特殊“交易”_重返199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买卖,市场需求也很大。但要是想把东南亚的东西卖向发达国家……

  谁要啊?

  从理论上说,湄港这笔生意和谈判,不划算。

  于欣的三项条约,最多的就是关于美國的。

  准确的说,是发给美方的“谈判”。

  针对于几个月前美國经济制裁湄港一事,于欣首先提出了主动修复湄港与美之间的关系,并假设了一个交易前景。

  作为前提,湄港会摒弃前嫌,恢复美金在湄港内部的正常流通。

  其次,湄港会继续采购美盟旗下企业的物资和商品,用于湄港内部的发展和建设,以及各种货物的自由流通,撤销对美资的各项限制及屏障。

  如此做的要求,是美方撤销对湄港的经济制裁,并且把欧美出口至东南亚,至华,以及阿拉伯周边诸多国家的海运物流业务交给湄港。

  说白了,就是湄港不仅要做东南亚的出口生意,也要做外面对“里面”的进口生意。

  当然,这个生意只是指物流,而且仅仅是海运物流。

  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跟湄港没关系。

  但是只要涉及到海里“游”的,只要是跟运输有关,那就必须要交给湄港。

  不然,湄港就锁你脖。

  至于怎么锁,就要提到湄港与华和东盟双方的协约了。

  随着跨国自由贸易的大力发展,各国之间的企业、工厂和商贩的进出口贸易需求也越来越广泛。

  大到汽车,游艇,和各种家用电器,小到一包零食,一卷卫生纸,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进口”需求。

  比如华夏。

  公民的消费是自主自由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成为了欧美非常庞大的出口贸易市场,这还不包括俄及西边的更多国家。

  沿海一带有不少商人投资了码头,船只,成立了海运物流公司。

  但毕竟都是些散户。

  像是湄港这种专门成立一个“特区”来专门做物流生意的,别说亚洲了,就是放眼全球,也是头一份。

  这等于湄港向全世界宣布:做物流,我是专业的。

  而湄港的姿态也甚是高调。

  三个条约,是要直接把那些“散户”干翻的节奏。

  垄断。

  湄港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是要用成立新特区,建立“国”对国的方式,直接把整个亚洲对欧美所有跨国贸易往来的物流生意,全部揽入自己麾下。

  其胃口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任何市场都有竞争,跨国贸易也不例外。

  随着加入“进出口”生意的企业和商贩越来越多,竞争也是越来越大。

  同样一款产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后,除了拼质量,拼品牌和拼营销以外,拼的就只剩下价格了。

  于是这些企业和商贩便把目光看向了物流。

  这是他们缩短价格差距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毕竟这些跨国企业想要打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