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 我是梁日天 (十八)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怀疑我捍卫个人的决心。”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消息适合在什么时候放出去梁远早有计划,自然不能由着时代周刊的意思来,从大数据时代过来的梁远深知,宣传其实是件很精细的事情。

  “好吧,我们先回到主题,能不能举个生物圈二号的具体例子?”

  试探失败的梅格瑞恩也不气馁,笑呵呵的转移了话题。

  “文明伊始,人类社会最先诞生的两个职业是什么?”

  “狩猎和采集?”

  “答对了一半,如果从文明这个角度观察,应该是狩猎和种植。”

  “这两个古老的职业和生物圈二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我注意过生物圈二号的科研计划,选拔出来的团队成员都是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电子等多众领域的复合型精英,每个人都非常具有想象力和执行力,问题在于一切都封闭的生物圈二号中,他们吃什么?靠方便面和压缩饼干生活到世界末日?他们会种地么??他们能分清红薯和马铃薯的生长期么?”

  “还是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实验,就是为了重现史前时代的刀耕火种?”

  坑爹的生物圈二号选择人员时都是科研精英,结果进去了之后没有会种地的,除了红薯其他作物全部绝收,第一年整个小组差点没饿死在里边。

  后来外部支援团队从孟加拉请了一个种了三十年地的老农,把专业农民送进去之后,生物圈二号的实验才得以继续了下去。

  梁远所说的这点相当于思维的死角,说破了自然就会给人以恍然大悟之感,梅格瑞恩本身又在媒体行业工作,对于生物圈二号这种热点中的热点非常很了解,想了想正在做准备的团队成员名单,还真没有会种地的。

  以生物圈二号仿照星际移民的实验性质来说,相当于让一群没有飞行驾照的人开着747从北美飞往欧洲,不说是作死也差不多。

  “梁,你刚刚提到的这个缺陷,允许我报道出去么?”

  “当然可以,在我看来生物圈二号实验最需要的是接地气,星际移民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需要的技术难度极高,但假如脱离了地球这个生物圈一号的环境,生活或者叫做生存也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事情,可惜,生物圈二号的外部支援组好像从来都没从这个方向上进行过思考和准备。”

  “梁,你真应该去美国,那里有你所需的一切,凭着三体时空度规和关于生物圈二号的正确建议,美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乐于为你敞开大门。”

  “不,我事业的希望注定不会在美国。”

  “为什么这么判断?捎带冒犯的说,这里的技术要比美国落后二十年的时间。”

  “我没那么脆弱,乔治让人反感的是对待一个久远文明的态度问题,而不是乔治说错了事实,美国在六十年代就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