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1章 还算满意的交换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时间跨度如此长的项目的,不过若是自家企业,时间长点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肉在锅里,只是早吃晚吃而已。

  经过大半年的现实实例和潜移默化。梁海平压根就没想过梁远有失败的可能。

  自己侄子的这些小心思,梁海平哪能和赵铁民一一解释,不过赵铁民既然表达了善意。自己也不能视而不见,梁海平想了想说道:“赵总师,说心里话。东北机车厂若是生产电力和内燃机头底子太薄弱了,将来部里采购机头时,真没信心能生产出比大连和株洲厂还好的机车。”

  梁海平不着痕迹的捧了铁道部一下。

  “由于业务上的往来,东北机车厂同部队和中国科学院都有着不错的关系,在上打算燃气轮机车项目之前,我们曾找过中科院和部队的相关专家做过技术方面的前瞻性座谈,当时还把部里大同车辆厂前些年研制的长征一、二号燃气轮机车当作案例解析过。”

  “哦,海平快说说”技术出身的赵铁民兴趣大起。

  铁道部早就认识到燃气轮机车在青藏铁路上的牵引优势,1964年就启动了长征型燃气轮机车的研制工作,在东风4型内燃机的基础上。更换了涡喷动机改燃气轮机的动力核心,又从新设计了冷却系统,可惜的是国家的工业底子太过薄弱,长征型机车燃机的热效率一直不高,再加上共和国自产动机低劣的使用寿命。使得机车故障连连。

  因此长征型燃气轮机车一直没有正式投入到营运之中,不过铁道部在这上边也算是下了大力气了,在长征型燃气轮机车起火烧毁之前,铁道部一直在对机车进行着调试修改工作,从69年第一台样车下线到年起火烧毁,铁道部在燃气轮机车上足足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算是倾“部”之力了。

  梁海平和梁远不知道的是,在铁道部内部,一直就有着燃气轮机派的存在,八十年代初长征型燃气轮机车在焦柳铁路上烧毁之后,继续研制的再造样车的呼声就一直没停过,甚至在八八年,铁道部主办的内燃机车刊物上,还有着关于长征二型牵引电机,燃气轮机新型冷却系统这种技术性文章的存在。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和西方的科技交流日益密切,共和国逐渐认清了航空动机的研与制造难度,接受了自己和一流动机技术至少差距三十年的事实,面对整个国家都无力改变的局面,铁道部内部研燃气轮机车的声音才算彻底消失。

  “长征型燃气轮机车项目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国航空动机技术不过关,导致源于航空动机改制的燃气轮机故障频,还一个就是部里在燃气轮机车的展上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本没有主导权。”梁海平简洁的说道。

  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轻轻的拍了一下沙的扶手。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