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7章_纨绔世子爷李坏李长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种信息,又有需要时刻防备过限效应,责任分散等带来的苦果,平常人靠的是直觉和天赋,比如诗语,她是个这方面的天才。

  但李长河靠的是知识!

  大略不着痕迹的观察这些人的表情,他判断出火候还不够。

  所以他伸手,让如今已是宁江府同知的王珂为他又倒上一杯,这杯他还是没喝,直接又洒在地上,语气平静而生冷:“这杯也敬死人,不过是很多死人。

  从朝廷到江州,大大小小,三四十吧。”他轻描淡写,装作毫不在乎。

  “这些人背后多的有几百口,少的几十口,平均下来至少一两千,都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老无所依,幼无所养,许多活不过这个冬天,也要死很多人。

  诸位觉得本王愧疚吗?”

  他问,然后扫视众人,高声道:“实话实说,半点没有。别说这么多人,如果再有这样,就是杀千人、万人,本王也会在所不惜!”他掷地有声的道。

  这话一出,众多官员噤若寒蝉,李长河则观察着这些人的表情,估计他们的心理极限。

  在心理学界,有这么一个有名的小故事。

  相传马克。吐温又一次听牧师演讲,觉得牧师讲得太好,准备起身捐钱。

  可牧师还在说话,他只好坐下,苦苦等待十分钟。

  发现牧师仍然无动于衷、慷慨激昂的演说着,他有点不耐烦,打算只捐些零钱。

  又苦等十分钟,牧师还在讲个没完,他心情糟透了,干脆决定不捐了。

  等到接近一个小时的牧师演讲完后,开始筹集善款时,愤怒的马克吐温分文未捐的同时,还从募款箱里偷走了两美元…

  虽是一个幽默的小故事,但在心理学上它有重大意义,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明人的耐性和做事的冲劲是很有限的,一旦刺激过多、过强,刺激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逆反心理。

  这点,有些优秀的领导人可以靠着人格魅力和天赋直觉把握,可绝大多数人是把握不好的,往往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

  幽默的故事如此,严厉的训诫更是。

  这就是为何当代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冲突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件错事,一次两次说孩子会有愧疚感而反醒;三次四次孩子觉得厌烦;五次六次再说就会引起孩子叛逆,完全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激化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这些官员,就是犯错的孩子,李长河时刻在观察他们的表现,一旦到达那个点就必须改变,从而达到最好的凝聚人心效果。

  …

  当低垂的目光发现有人前额紧皱,嘴唇因紧张而颤抖,李长河知道差不多了。

  冷厉之中,他话锋突然一转:“你们其中也有很多人上本参本王,皇上已将名单附在家书中。”他说着从袖口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挥了挥。

  很多人顿时紧张起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