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为了未来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刻机根本就是全球化技术合作的结果,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拿出最好的技术凑成了一台机器。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趋势,光刻机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越来越陡峭的曲线。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第一代接触/接近式光刻机,七十年代第二代光学投影光刻机,八十年代第三代步进重复光刻机。

  这就是目前为止光刻机的发展路径,基本十年一代。第一代光刻机就是个大号的单反相机,能造相机的就能造光刻机,所以早期很多光刻机巨头都是造相机起家的。

  到现在第三代,制造工艺踏入亚微米级,制造的精细度飙升了几个数量级。国内在七十年代末就造出了接近式光刻机,跟国外差距只有五六年,但现在国外发展到了第三代,国内的基础技术就有些跟不上了。

  所以嘛,现在的重点不是把设备造出来,而是打基础,把最基础的几个技术提上来,那设备就是水到渠成。

  “要成立一批公司?”陆明却有些茫然。

  “当然是一批。你先列个计划表,然后去招人,各个行业的都多招一些。”

  “那当然很好。可,这需要很多很多钱。”这样列表,那他能写满几页纸。

  徐柠摊了摊手,说道:“我知道。不过,至少现在我还能承担。”

  陆明突然有些迷糊,一时分不清两人到底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对话,还是在聊天胡侃。说句难听但很真实的话:你一个人就想做这些,异想天开啊?

  “徐总,你刚才说的是认真的吧?”临出门的时候,陆明又忍不住扭脸问了一句。

  “当然。”徐柠认真的点点头。

  “哦。”

  ……

  陆明离开不久,小唐又急匆匆的赶来了。

  “徐总,刚才有记者打电话,想过来采访。”

  “采访?采访什么?”

  “咱们公司的电脑啊。这可是第一款打入国外市场的国产个人电脑。”

  别看打的是外国牌子,也有一些进口零件,但这确实是国产货。重点是,这可是现在在欧美卖的很火的电脑,听着多长脸啊。

  徐柠摆摆手,道:“你跟他们说一声,公司不需要报道。”

  这事吧,说出去是好听,但没好处啊。这才八十年代,现在冒头冒那么欢,那不是等着国外的打压吗?他连挂的列蒙公司的牌子都没换,就是不想跟国外正火的AIM公司联系到一块。

  这是个被树立成典型就很容易受到过热追捧的年代。两三年前,浙省的一个小厂长步新声仅仅是实行了一些管理改革,就成了全国闻名的榜样,到各地巡回演讲。

  现在,你说国内有一家企业造出的高科技产品在欧美畅销,那简直不能想象会热到什么程度。

  徐柠现在可不是那个几年前上个电视都能高兴好几天的年轻人了,巴不得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先闷声干几十年再说。

  “那,就这么直说吗?”小唐有些无奈。

  “可以委婉一些。你就说,公司产品并不是完全国产,核心零件都是进口,技术水平有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反正就这么一类的话,你看着办吧。”

  徐柠突然觉得,自己现在特像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什么都不能说……

  接下来几天,不断地有媒体要来采访,但都被徐柠一一谢绝。再后来,也就再没有人来了。

  就连有报纸不打招呼就报道,公司都立刻联系,澄清此事。

  就在国内舆论热度低迷的时候,AIM在国外的热度却持续抬升。产量销量持续增长,市场上明显的供不应求。

  而各大计算机厂商则在试图弄清楚AIM到底怎么做到那么低的成本的,毕竟,即使是韩国这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生产的产品也没那么便宜。

  好吧,产品成本控制确实低的离谱了。

  原因很多,一是研发成本很低,再者是国内那些供应零件的企业生产成本就是很低,甚至最重要的人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AIM公司支付的是美元,所以很多企业乐意接受价格上的让步。

  到了五月,公司的产品销量就突破了一万台,盈利三百多万美元。现在,唯一的限制因素就只有产量了。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