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五章 巡察科技院_逆明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中兴五年六月,半年过去了,迁移北方各地的人口渐渐稳定了下来。

  各县镇,到处都有百姓在修筑居住的屋子。

  一个村二十户人家,一人帮一人,将家家户户的房子都修筑了起来,朝廷分发的耕牛也渐渐到位,为了防止耕牛被偷到残杀而减少,所有耕牛都是在衙门登记在册的,没有人敢胡乱偷盗。

  七月,百姓开始大规模耕种秋粮,北方民生逐渐安定了下来。

  南京城,科技院。

  “皇上,印刷术和造纸术经过科技院一年的不断革新,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只需一个三十人的小作坊,便能日印二百余本书籍,造纸术方面,造纸的成本也仅有原先的两成!”宋应星对朱慈踉说道。

  “好,科技院有大功,赏银三万两!”朱慈踉面含笑意,大手一挥,毫不吝啬赏赐。

  “谢皇上隆恩!”宋应星也极为兴奋,三万两的赏赐,分到每一名参与研发的工匠手中便是三百多两,有这样的激励,科技院不愁工匠不拼命,各项新科技必然如雨后笋竹般不断涌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去年北伐之前朱慈踉便下旨科技院重点研发,是为了下一步的改革全民教学做铺垫。

  所谓教育乃国之百年大计,全民教学对大明将来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必须要做。

  朱慈踉此次来科技院视察,当然不可能只是来看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进步,科技院很大,过百项目,还有一些同样与印刷术和造纸术列为重点项目的研发,也有一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皇上,这边请!”宋应星在前面带路。

  很快,朱慈踉就近来到南面的一个二十余人的小研发作坊,这是玻璃作坊。

  玻璃其实并非稀罕之物,琉璃,水晶,都是玻璃的一种,市面上虽然不便宜,但也可以买到,区别只在于数量不多,而且不够平整,并且不够大块,玻璃作坊的任务便是研发平面玻璃和大块玻璃。

  朱慈踉拿起一块大约半厘米厚,直径十余厘米的圆形透明玻璃。

  “皇上,您所描述的镜子也已经研发成功,随时可以大规模生产。”宋应星从一块红布包裹当中取出一块同样半厘米厚,直径十余厘米的圆形投明玻璃,不过这块玻璃不同,它的其中一面涂有一层银色的物质,

  只见从镜子的另一面观看,无比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倒影,比铜镜更清晰数倍。

  朱慈踉可以预见这种镜子大规模生产出来后,大明的女子会如何为它疯狂,还可以出口海外,作价不用多高,在大明境内卖十两银子一块,出口海外卖二十两银子一块,每天能够带来的金银将是天量。

  “好!传朕旨意,所生参与玻璃研发的工匠,均赏银三百两。”朱慈踉大喜之下,再次赏赐出大笔赏银。

  “谢皇上隆恩!”玻璃作坊内的二十几名参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