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三章 晋阳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州刺史部,为前汉武帝元封中年所置,为大汉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郡、上党郡、西河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这九郡,至并州刺史部始治晋阳。

  当然,晋阳不仅是州治所所在,同样也是太原郡郡治所在。

  先秦晋定公十二年,出于将来政治避难需要,赵简子高瞻远瞩修了晋阳城,成为赵氏家族的“避风港”。但是对此举,孔子颇多非议,故书于《春秋》曰,“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其意自明,却是指赵简子入晋阳,为蓄意叛君。所谓人臣之罪,莫大于叛逆,春秋所必诛也,赵鞅专地以叛,结韩魏以胁其君,复入于晋,圣人书之,所以讥晋侯之失刑,而三卿分晋之祸,实始于此也。

  在孔子眼中,认为赵简子“走保晋阳”,也是一种“犯上”行为,所以才用一个“叛”字冠之。当然,无论赵简子修筑晋阳,是不是颇有战略目标的策划,但因孔子之笔,却已经是言其早有叛晋之意,甚至将最后的三家分晋之祸开始也归于其中。

  当然,晋阳的悠远故事,也不知与其,其也是大汉的龙潜之地,因为前汉文帝即位之前,可就是在晋阳城内,足足做了十七年的代王。若非如此,使得久在苦寒之地的汉文帝刘恒深知民间疾苦,在掌权以后,实行了减省租赋、减轻徭役等一系列的关心民生之策,恐怕前汉也不会有那“文景之治”和之后的“孝武盛世”了吧!

  却说刚刚上任的并州刺史丁原,得悉使匈奴中郎将关羽,将兵万五骑至晋阳城外,当即率晋阳城内的并州文武,出城相迎。

  丁原,字建阳,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年约四十余岁,将满五旬,身长七尺余,躯干雄壮,容貌粗犷。

  泰山郡,号称“郡接山海”、“泰山险阻”,民多果健,好武习战,高尚气力,自古以来便是出精兵兵的地方。当然,那里能出精兵,同样也能出刁民,和丹阳相似,是大汉国又爱又头疼。

  而丁原出身泰山郡,自然也有一番无疑,其少为郡吏,以武勇著称,打得寇略郡县的泰山诸贼闻风丧胆,犹是知名。后来,他也参加了镇压太平道黄巾蛾贼的战事,因他是负责青徐方向,所以并未和关羽碰过面,倒是和伏泉的堂弟伏德有过一些接触。只是,两者之间,也有差别,用后世的话来说,伏德那支兵马是作为清剿叛贼的主力野战部队,至于丁原,只能是当地为野战部队带路,作为向导的地方后勤将领而已。

  “丁使君,久仰、久仰……”见得丁原亲来,关羽也不好摆出大架子,虽然他如今贵为使匈奴中郎将,俸禄上其实还比丁原这个并州刺史多很多,但是相比于作为北疆封疆大吏的丁原来说,关羽这个使匈奴中郎将的职权明显比他小很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