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农张氏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阴县,春秋设邑,战国置县,历经秦汉纷乱,地名数番演变,最终得此名,属弘农郡。其自古便是关中三秦地区,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此番想必皇帝刘宏也有思量,路经此处,过三秦,最后北上北地郡,虽然绕了一番路,但是也不无不可。

  当然,华阴县最有名的却是如今大汉的顶级门阀弘农杨氏,便是如今司徒杨赐所掌家族,弘农杨氏三世三公,名动天下,若再加上杨赐儿子杨彪日后也登上三公之位的话,弘农杨氏之名与汝南袁氏却是不相伯仲。

  望着面前饱经沧桑的华阴县城,伏泉知道真实历史上将有一个王朝将托名于此,隋朝皇族杨氏便因为弘农杨氏之郡望,而托名于此,之后更是盛传“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之说。且不论隋朝皇族是否乃杨震、杨秉、杨赐这一支的正宗弘农杨氏的后裔,但也说明即使数百年后,弘农杨氏历经数番巨变,依旧在关中三秦拥有不小的名声,连皇族都要为此而攀附。

  段颎带着大军继续西行,有意不入城中,言道华阴世家繁多,大军留此恐生事端,保着不招惹当地世家大族的目的,自己先带兵西行,将说服张奂的事情交给伏泉。

  伏泉知其与张奂关系尴尬,抹不开面子去说服,只能自己带着贾诩和十余骑入城。入得华阴城中,在打听了张奂府邸后,便直奔张宅而去。

  张奂祖籍敦煌郡渊泉县,按理来说被禁锢田里之后,应该在敦煌养老,如今却是在华阴为家,自然是有原因的。当时桓帝永康元年春,羌人又叛,直抄三辅,张奂带着司马尹端、董卓一起击破羌人,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三州因此清定。后来朝廷论公行赏,张奂不要太多赏赐,只上书将其家族迁到弘农郡华阴县,彻底改变其边地家族的未来。

  汉制,边地之人不得内迁中原,为的是保证边地的常驻人口,使得兵员税收不会流失,因此,即使张奂身为大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没有皇帝命令,张氏一族也只能待在危险的边郡为大汉守边而已。

  现在,自从十三年前,张奂因功特听,准许张奂举家迁徙来此后,张奂便直接成为了弘农华阴人,张氏也变成弘农华阴的一方大家族,不再是敦煌渊泉的了。

  张宅位于华阴县城以南一角,不再城中心,却是因为这城中世家府邸宅院颇多,其中弘农杨氏最甚,张奂十三年前迁徙家族至此,城中最好的地段已无太多土地给他这“凉州三明”了。

  伏泉策马到时,见其宅邸,却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武将宅邸,似乎颇似一个大儒宅邸。其宅幽静,恢弘中透着几股淡雅,并无一丝伏泉所想的肃杀之气,细想之下伏泉恍然,张奂虽以“凉州三明”武勋闻名,然其本身确实文官出身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