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九章 谶纬之学迷信也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方突然聚起一众百姓,奔走相告类似“茂安先生授课”的话语,人群里隐隐还有着不少儒袍士人,他们头戴着庶巾,与普通百姓围在一起,令人颇为好奇。

  派人前去打探究竟,很快便打听到了原因,原来今日雒县城里来了一位郡内名士,广汉绵竹人董扶,字茂安,名声很大,据说多次已身体有病为理由,拒绝三公宰府的征辟,以及朝廷的“征诣公车”,一直在家乡讲授经学、谶纬,远近问其名而拜师者不知凡几。

  伏泉听到“征诣公车”时,脸色一愣,暗道这董扶可真是有够能忍的,连“征诣公车”都不要。

  所谓征诣公车,是汉朝朝廷为了表示对被征召者的尊重,会派遣公车接送被征召者入宫面圣,可谓是尊崇之极,而且只要以后为官不犯皇帝忌讳,必定仕途平步青云,通畅无阻。当年苏不韦在十八岁被征诣公车,就是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却因为父仇而放弃,十分遗憾。现在这位颇有些装逼的董扶,很明显有待价而沽之嫌。

  虽说汉代名士拒绝为官者多如牛毛,似乎这样可以养望,对他们的名声提升很大,不过除了少数人真的无心为官外,多数人却是心里日思夜想的想去当官,真是有些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的意思。

  而这位董扶,明显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为何?因为他刚刚又拒绝了州郡的征辟,理由还是一样,身体抱恙,不能就职,可是此刻他却大摇大摆的从绵竹县跑到雒县,未免病好的太快了吧。

  “董扶?莫非是那益州名士,听闻其尤善经学、谶纬一道,中郎,不如吾等前去一观?”董忠似乎对董扶很有兴趣,上前经验催促道,不知是不是他们同样姓董的缘故。

  但是伏泉听到董忠说董扶擅长谶纬,不由眉头一皱,心中十分不想去,因为他对于这迷信的谶纬一点兴趣都没有。至于说董扶擅长经学,伏泉则是自动免疫,因为在汉代基本上只要学者沾了图谶,都会被同时形容他擅长经学,盖因东汉以来的学者经学与谶纬不分家,只要擅长谶纬,就会归为擅长经学。

  不过伏泉碍于此事却是董忠所提,想了想自己左右无事,看看热闹也无所谓,便点头应道:“可!”

  言罢,众人随即向人群深处走去,不得不说看热闹是国人的天性,千年前的古人看热闹的本事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伏泉等人挤了半天,才挤进犹如铁通一般的人群里。不时有百姓对他们表示不满,可是看到他们这群人人数众多,而且衣服装扮不似一般人,便忍气吞声不再过问。

  只见人群中央,有一个鬓发皆白的老者,周围众人空了一块空地供他演讲,想来这应该便是那名士董扶了。他看着起码也有六、七十岁了,但神采很好,说话铿锵有力,隐隐有一股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