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第一百八十七章_桓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康元年,五月,东晋朝廷仍为太后摄政一事吵嚷不休,始终未能做出决断。

  朝堂之上,旗帜鲜明的分成两派。

  以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为首的建康士族坚持天子年少,理应由太后临朝摄政。郗愔意见相反,联合部分武将和前者针锋相对。

  位于权力边缘的吴姓士族态度模糊,投向桓氏的文武官员时而站到王谢士族一边,时而又为郗刺使摇旗呐喊,使得情势更乱。

  次数多了,争执的双方终于明白,这些人压根没想过帮自己,甚至连骑墙派都不是,分明就是在推波助澜、火上添油,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

  可就算知道这些朝官和其背后人的目的,王谢士族和郗愔也不可能握手言和,更不可能在短期内达成一致,就此你好我好大家好。

  双方争夺是朝堂权利,矛盾实难调和。

  王谢士族希望推出太后平衡朝堂,即使仍要被郗愔压制,好歹有了部分话语权,不会如先前一般完全处于劣势。

  郗愔则不然。

  遗诏写明,他乃先帝亲命的顾命大臣,有“行周公故事”之权。说白了,只要不顺心,完全可以将司马曜废掉。但是,牵扯上太后,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

  最简单的道理,天子可以废,皇后可以废,没听说太后可以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挑-拨”,让台城内部生乱,无暇顾及前朝。

  台城中有两位太后,褚太后和王太后。

  论政治经验,褚太后远远胜过王太后。奈何后者辈分更高,已将台城权利牢牢握于掌中,更将褚太后移到偏殿,整日与道经为伍,自天子登基大典之后,几乎没在人前露面。

  纵然想派人挑-拨,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如果被士族眼线窥到,就此抓住把柄,更是一桩麻烦。

  计策无法实行,郗刺使干脆心一横,不玩虚的,直接以实力碾压。

  自四月末至五月,郗愔连向京口下了两道调兵令,交代郗融掌管政军,命刘牢之率领一千五百甲士赶奔建康,抵达后在城外五里扎营,摆开营盘,向建康亮出肌肉。

  谋略高了不起?占据舆论制高点就能成事?

  完全是笑话!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舌灿莲花也是白搭。

  军队抵达后,郗刺使连续两日未上朝,直接宿在营中。此举闹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众人这才想起,郗愔入朝辅政不假,手中可还牢牢握着北府军!

  他是当朝名士,同样是一方权臣!

  桓大司马在时,犹对他忌惮三分。临终不忘叮嘱桓冲,不要轻易同郗方回起冲突,以免酿成大祸,结局不好收拾。

  如今因太后摄政一事,建康士族死咬不放,终于触到郗使君的逆鳞。

  “道理”说不通?

  简单。

  直接亮兵刃,用实力说话!

  就在这个关头,王太后做出了历史上褚太后一样的选择,派宦者明告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