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0章 自绝退路_驻马太行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不敢发笑。

  柳忻更是又羞又气又急,啐了岳维汉一口,赶紧扭着小腰跑开了。

  目送柳忻娇美的倩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岳维汉的眼神忽然间也变得柔和起来,低声自语道:“扪心自问,我又何尝愿意这么做?我行此绝户之计也是迫不得已呀,说好听些这是破釜沉舟,说难听了这就是自绝后路呀!”

  这话没错,岳维汉此举的确是在自绝后路!

  这纸形同矫诏的电文一旦被上海各中立国的媒体公诸于众,影响力将是超乎想象的!由于此前国府诸多中央媒体不遗余力的鼓吹和宣传,岳维汉和宝山团全体官兵早已经成了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甚至连远隔重洋的旅美华侨都在关注宝山团和岳维汉的安危!

  在这种危急时刻,紧要关头,全中国的老百姓,谁也不会去怀疑岳团长的电文。

  所以,这纸电文一旦发出,那就一丁点的挽回余地都没有了,蒋委员长再心有不甘,也绝不敢贸然勒令宝山团以及南京城内的国军撤退了,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严重挫伤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决心,更会给他自己落个抗日意志不坚定的骂名!

  但是,这纸告民书的真正杀伤力远不止此,岳维汉的真正意图也绝不在此!

  岳维汉的真正意图是要把江对岸的国军高级将领也逼入绝境,把他们的退路也绝了,逼他们带着部队去跟日军打残酷的巷战,这纸电文一旦公开,如何拯救南京城内数十万难民立刻就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时候还有谁敢抛下部队逃跑?

  一旦岳维汉的意图得逞,江对岸的十几万国军精锐估计都要进入中华英烈祠!

  这些部队无论是教导总队,还是由87师扩编的71军,或者是88师扩编的72军,甚或是徐源泉的第2军团,全都是蒋委员长的嫡系王牌部队,可以想象得到,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蒋委员长将会何等的憎恨岳维汉。

  至少岳维汉自己想象不出来,蒋委员长会以何种理由原谅他。

  但是,岳维汉绝不后悔,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发布电文,这倒不是因为他要急着投共,所以非要首先自绝于蒋委员长,自绝于国军阵营,岳维汉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全民族的抗日大局着想!

  原因很简单,一旦南京城内的国军高级将领顶不住蒋委员长相机撤退的军令,进而丧失了殊死抵抗的决心,那么历史上官兵争渡过江的悲剧就会重演,在诸多高级将领纷纷登船过江之后,多达十余万的官兵将丧失抵抗的勇气,转而扔下武器、脱下军装混入难民营,并最终惹来日军的大搜捕、大屠杀,那么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就依然无法避免。

  江对岸十几万将士左右都是死,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俘虏然后窝窝囊囊地去死?

  同样是死,为什么不让他们与小鬼子拼个同归于尽,然后当个流芳百世的烈士?

  以战俘身份被屠杀,十几万将士的名字将只能被铭刻在大屠杀死难者纪念墙上,可如果是以战士的身份与日寇同归于尽,十几万将士的名字就将永远铭刻在英烈碑上,永远接受后世子孙的缅怀与瞻仰。

  更何况,十几万国军勇士依托南京城的废墟殊死抵抗,与小鬼子展开最残酷的巷战,那得消耗掉多少日军精锐?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日军华中方面军用来进攻南京的几个常设师团又还能剩下多少老兵?

  失去了这些老兵,日军能不能快速恢复元气并发动徐州会战可就两说了。

  就算日军大本营不计代价勉强发动徐州会战,只怕战役的结果也很难让人满意,至于武汉会战还有没有可能爆发,那就更难说了,说到底,日本的后备兵源虽然不少,可现役的老兵也就是那十七个常设师团三四十万人,把这三四十万老鬼子消耗完了,小鬼子的战斗力也就该锐降好几个档次了。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