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朕不相信大明缺做官的人_重生明朝做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丰熙、马理、贾咏这三名官员自然被抓了起来。

  “陛下,臣不得不直言,这次京官真的缺额甚大,一下子辞官达数十人,甚至后续又有十余名翰林官挂印而去,臣让吏部文选司粗略估计了一下,现在京官缺位达百余位,漕粮、赈灾以及明年的京察一时无法进行,吏部文选司一时都没法再找到合适的人补上这些官位,尤其是翰林院等清贵官职。”

  这一天,王琼向朱厚照禀报道。

  “有挂印而去的?”

  朱厚照问了一句。

  王琼拱手称是。

  “如果自己辞官被准予,朕还可不计较,朕不强求谁要为朝廷效力,但挂印而去是何意思,视朝廷纲纪于何地?!想回去享受着进士出身的官绅特权,却连半点规矩都不懂,朕岂能让他们回乡去祸害乡里!拟旨,凡挂印而去的,以玩忽职守罪,着东厂抓起来全部处斩!籍没家产!别在朕面前任性!”

  朱厚照说道。

  “是!”

  东厂提督陈敬回了一句。

  接着,朱厚照继续对王琼说道:“朕让你依旧兼着吏部尚书的差事,就是因为你能不拘一格用人才,现在朕要求你继续给朕不拘一格的升用各地官员,不论资历、不论出身、不论文武,进士不够用就直接任用举人、拔贡,官不够升就升吏,京官空了就升调地方官入京!但你要是趁机卖官鬻爵,朕可不会轻饶你。”

  “老臣不敢!”

  王琼回了一句,又道:“老臣遵旨!”

  朱厚照笑了笑,他也知道王琼不大可能在这方面捞银子,毕竟自己说过以后要大家一起在河套开矿捞银子。

  而这时候,王琼依旧说道:“不过,陛下,以臣看,即便如此做,官员还是不够用,天下官吏本来就少,各府州县的吏员本就不够,所以很多时候才需要各州府县正官自己掏银子请师爷,而如今把地方官升上来,地方上就缺少官员了,如此的话,地方的地主豪强就更加无人管束了。”

  “那就开恩科!理由你来找,从县试到殿试,全部今年加试,扩大录取比例,朕还就不相信,大明这么大,还找不到几个读书识字的人。”

  朱厚照说了一句。

  “臣遵旨!”

  王琼回了一句。

  ……

  如王琼所言,大明许多文官被宽松的政治环境宠的太骄纵,甚至到了过于任性而不遵守政治规则的地步。

  以致于许多对朝廷不满的文官直接挂印而去,连上个辞官疏等被批准的时间都难得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面自己对官职不屑一顾,对名利不在乎的高风亮节。

  这种现象在万历朝时期也很常见,许多官员都喜欢直接挂印离去,表现自己的风骨。

  但朱厚照要求的是建立法制、建立有规则的大明政治生态,而不是标榜德行的道德世界。

  所以,朱厚照决定严打,顺便以此为借口杀杀文官们的锐气。

  太仆寺卿潘希曾此时便将自己的印章直接放在了太仆寺正堂,然后怡然自得地穿着一件布袍在自己的两个仆人陪同下离开了京城。

  “老爷,近卫军新增的五百匹战马需要的豆料,御马监来问,太仆寺何时运过去。”

  “老爷,山东马场的人已经在京城等了三个月,说询问你今年的养马银交割问题。”

  ……

  这时候,潘希曾的幕僚张仲贤却追了来,忙问起潘希曾一直未处理的政务来。

  “朝廷奸臣当道,竟不恤老臣,连阁臣也不能免死,甚至禁天下言路,老夫作为刚正之臣,岂能与奸臣同朝!所以,老夫已经挂印而去,这些事就别再拿来烦老夫!让他们等新的太仆寺卿上任后再说,一群武夫,养什么战马,靡费民财,守在关内就够了!另外,你自谋生路去吧。”

  潘希哼了一声,就如此回应了自己的幕僚。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