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第十章_畅游六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不久,‘知青’江静兰与‘劳模’杨铁峰牵头,在知青点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当然主要学员是知青们,不过杨铁峰也是天天报到的好学员。

  他来的时间多了,大家也渐渐熟悉起来。

  说起来,杨铁峰家宽敞明亮,十分合适当教室,可惜‘人言可畏’,如果知青点三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见天儿去铁峰家,村民们想啊,她们干什么啊?主动送上门啊!不好听。最后,还是杨铁峰来知青点蹲点,他有时还会带着粮食过来呢,与知青们搭伙吃饭,一猫就是一整天。

  ‘小教室’就设在男知青杨海国住的双人房,而杨海国被大家搬到了旁边的单人间。寒冬腊月里,大家为了确保小教室内的暖和,在里头连生了两个炉子。

  其实,从江静兰进入炼气层后,经历了一回洗筋伐髓,就不那么怕冷怕热,力气也在逐渐增加。

  这个冬天,她就一件高领修身单层的红色羊绒衣,一件黑色羽绒背心(后世的),以及一件红格子薄棉的厚外褂,外加一红色大围巾,这是羊绒的,手感特好,特保暖,是家里在前不久打包寄来的,同时寄来的还有一个同色帽子,都是妈妈亲手织的,妈妈在信上说:她在卫生所做了一个身检查,是查出不小的毛病,已经转了人事部,工资少了近半,到手只有三十来块,不过不必上夜班,不必操心那些小姑娘了。

  下-身也没有穿那臃肿难看的棉裤,只穿一条中腰修身单层黑色羊绒裤,外加一条宽松的条纹灯芯绒。但,出门时会将那红色格子换掉,穿上军大衣,因为村里的大雪已下了近半月,村中的河早已结成厚厚的冰,竹林与山林都是一片白皑皑之雪景,引得江静兰取出老式单反相机上山取了几回雪景。

  而,村中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窗门紧闭,没有十万火急的事儿,皆不出那门来,如果说有事非得出门不可,那就要穿上这厚实旧棉袄那补丁棉裤,孩子们出门前还会戴上耳轰,在外再也不怕冻耳朵啦,暖袖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时的手套实打实的厚,两只手套中间必定要带个绳儿,要不然,孩子在外边野疯了,手套就不一定哪里去了!大棉鞋也是冬天必备,这时候的棉鞋还没演化成靴子,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看书看累了时,江静兰最喜欢立在屋檐下,望向被落雪覆盖着的山林,落雪、冰雕已把山村妆扮得如童话世界,在这寒冷的冬天,白皑皑的毛竹与树木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此见乡村雪景如见国画大师的水墨画卷,美哉!!!

  1974年的冬季,就在江静兰白日学习,黑夜进四季如春的灵气空间修炼中过去了!

  正月初一,那一天,江静兰终于进入了炼气二层。

  她知道自己仙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