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5、第十九章_畅游六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休息会,被单枕套饭盒热水瓶这里厂里都有发,婶子马上去帮你领来。”舍管婶子说完,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谢谢。”付雁兰用手指捏着钥匙打开了门,目送婶子走远,才将目光放在房内。

  一眼看去,房内充满了女性气息,地面还算是整洁,可炕上却不如兵团清爽,散开着几条同样的被单。

  就这样子,付雁兰在这里安顿下来了,几个同宿舍的女工也不比女知青难相处。

  纺织厂的伙食比兵团要好。

  因为厂里的食堂是对外开放的,不光光是厂里的人拿饭票去吃,还有县里的人得花钱、花粮票过来买。

  “付雁兰,有你的信。”这天,看门大爷见到她,就叫住她。

  “嗯。”付雁兰一看,是女班班长潘素素的字迹。

  捏了捏,挺厚的,拆开一看,果然是戴程仁的来信,她一到纺织厂安顿下来,就给潘素素去了一封信,除了说一说自己的近况,也就请她帮自己转寄信件。

  不管潘素素心里怎么想,大面上,她是比较大气的女知青。何况她也随信寄去了信封与邮票,只是让她跑一回腿罢了。

  付雁兰先看潘素素的来信,不外乎是兵团一二事。

  戴程仁的来信比较长,他直言自己的失望,不只是同学们的文化水平很差,就是老师们也只是高中的水平,他说大部分还得自己自学。

  看来,付雁兰之前那封只凭一个地址一个名字寄出去的信,戴程仁没有收到。

  也对,北京大学近况不佳,信上没有什么内容,就是简单讲述自己从兵团出来,进了邻县纺织厂当女工的近况,就连如何进的厂也没有细说。

  付雁兰来厂的第三天,就从厂长手里得了一千块现金,也得知是好人有好报,是那个被拐子拐走的孩子家里给她的回报。

  又是给招工名额,又是给钱,这无一不在表达一个信号,那就是欠她的人情还清了,以后就别挟恩图报。

  付雁兰点头,表示明白,收了现金,就不提这件事。

  可是,身边的工友们无一不觉得她是关系户,是有背景的人,对她总是客客气气的。

  付雁兰在这个纺织厂当了两年女工,没有请过一天假,都快成了劳模。

  在戴程仁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在他来信说自己被分配到了一家纺织厂厂委里,信上说:“咱们结婚吧!多生几个孩子,打破程家几代单传的传统吧。”

  付雁兰看了信,笑了笑,程家的基因有点问题吧,戴程仁的母亲离开程父后,可是又添了两胎,可与程父在一起十几年,就只生程仁一个。

  付雁兰找了厂长,辞去了工作,请求他帮自己办户口迁出证明与粮户关系迁出证明。

  厂长同意了。

  1975年,秋

  付雁兰来到了北京,当日戴程仁便去请假,要同她扯证,她让他穿上一套新做的黑色中山装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