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5章 推销自己(2/5)_时尚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若眉可是她们那一届毕业生中,收入最高的一个!

  至于李清欢,更不用说了,估计都能评上她们学校“杰出校友”了。

  听到王业问她为何拼命挣钱,王燕叹了一口气,讲述了她的情况。

  王燕出生于中原省一个贫困地区,家里三个孩子,她是老大。为了供养她读大专,家里已经很吃力了,现在老二还在读高中,老三初中。

  父母在家务农,就王燕一个人能挣钱,所以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王燕身上了。

  不能认为王燕这是“伏地魔”,农村家庭供养出来一个孩子不容易,作为老大的,工作后扛起全家的重担,这是她的责任。

  所以王燕才这么卖命地工作,不放过一个客户。

  哪怕她现在月入好几千了,但一样不舍得花钱。租的是城中村农民房,穿的都是公司发的制服。

  每个月省下来的钱,都攒了起来,等弟弟妹妹读大学时,开销就大了。

  而且,王燕还有一个野心,那就是想在她们这一代,走出农村,能够在大城市落脚!

  ……

  听完,王业心有戚戚焉,他的家庭条件虽然比王燕好很多,但也能理解她。

  小城市或者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想要在大城市立足,不知道有多艰难。

  很多人奋斗大半生,才刚刚达到别人的起点。

  这还谈什么竞争,你用大辈子的积蓄,才勉强够一套小房子的首付,后面还要背负二三十年的贷款。

  而大城市出生的孩子呢,刚出生,可能家里就拥有几套房了。

  上学时,教学条件的差距就不提了,等参加工作后,哪怕农村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了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工资。

  但生活条件上的差距,也是不可弥补的。

  同样月薪一万,或许你租房就要三四千了,再加上时不时接济一下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而别人呢,房子住家里的,车子家里都给买好了,工资只是零花钱。

  当然,这也不能说是不公平,谁让你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没有别人的父母长辈努力呢……

  曾经《读者》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真实地写出了农村孩子的艰难。

  那篇文章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

  文章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有人问,“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

  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