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 陆言辩公孙_考研在秦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孙重新坐下,道出典故:“当年楚王外出打猎,丢失一把宝弓,他的随从要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孔子前辈是如何说的?”

  儒生也坐下,“祖师爷不愧为一代宗师,他得知此事后,认为要放宽眼界,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么楚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因此他告诉楚王,只要说,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不必说楚人。”

  他说完这句话,才猛地发觉不对,对面公孙已经抚掌而笑。

  “如果楚人和人是一样的,孔子前辈又何必去纠正楚王呢?显然,他认为楚人与人,是不同的两个意思,对不对?

  孔子前辈认为,楚人非人,与我的白马非马,不正是不谋而合吗?

  兄台,还不认输吗?”

  “这,这……”

  儒生呆若木鸡,久久不能言,最终颓然认输。

  “当~”一声锣响,围观群众议论纷纷。

  “太厉害了,这都七连胜了。”

  “是啊,名家公孙,名不虚传啊。”

  “什么狗屁,全是歪理。”

  “歪理,你怎么不敢上去跟他辩?”

  “这,这……”

  “听说名家嘴皮子厉害,今天总算见识到了。”

  公孙站起身朝着儒生行礼相问:“还未请教,兄台是儒家哪一派的弟子?”

  “末学子蹈,师门学承子张子,谢先生指教。”子蹈不情不愿地报出师门,颇有些失礼。

  “潜方才以言相激,言语冲撞,向兄台赔罪。”公孙潜则向对方请罪,刚刚“数典忘祖”用词太过。

  “啊~先生学问远胜于我,不必多礼,哈哈~”

  子蹈是个没心机的,见对方赔罪,立刻把刚刚的惨败忘得一干二净。

  当今儒家,有八派,门下弟子最多的,就是这个师承子张子的门派,也被称为“子张之儒”。

  这一派弟子,多在魏国、楚国之间,游侠众多。

  对,你没有听错,游侠众多。

  子张,孔子弟子之一。尊贤容众,忠信勇武,喜欢跟贤能的人交朋友,但他同样能跟卑贱者玩到一块去。为人不讲究外观礼仪,随和从俗。

  观点上与墨家接近,“下无用则国家富,上有义则国家治,上有礼则民不争,立有神则国家敬,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以为无命则民不偷……此国家所以茂也。”

  这句话中的六者中有五者,跟墨家的节用、尚同、明鬼、兼爱、非命相契合,同时子张的《用兵》也暗合《非攻》。

  这一派弟子多游侠,数量最多,但由于作风问题,并不能被承认代表儒家。荀子就批评过这派门下弟子的作风。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这派行事多近江湖风气,而儒家主流并不热衷于江湖。

  陆言听到这两人相互报名,才注意到,这位子蹈虽然束发戴冠,打着礼结,但仔细一看,不太严谨,稍有宽松,显然不是很适应。如果是子张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