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第一场发榜_古代农家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考试后通过的人是五十人,这五十人会用红布张贴,过了县试第一场,只要第四场答得不是太差,县试一般

  就是过了,只是要综合第四场排出名次而已。

  等着发案的这两天,周颐照常读,早上起来围着村子里跑一圈,到河边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上午将四五经研习一遍,下午练字,周颐心里平静的很。

  他平静,但王艳和周老二却很着急,又不好在周颐面前表现出来,周颐还见他们俩偷偷拜菩萨,保佑他县试顺利通过。

  周颐只当没见,安心等着发榜。二月十五,一大早周老二就套好了马车,拉着周颐去了县城,“爹,这么着急做什么,还要下午才发榜呢。”

  “我们这是去讨个好彩头,早点儿到也好心安。”周老二却有自己的理由。

  周颐耸耸肩,算了,周老二既然这么想,那就随他吧。

  这天广安县各大客栈,茶铺都被等着发榜的考生占了,到处都是讨论下午发榜一事的声音。

  一间客栈里:“宇文兄才名远播,这次定能拿下县试案首。”一群穿着长衫的学子聚在一起,他们大概都在十五六岁,都是青云院的学生。

  “哎,别这么说,你我都知道广安县卧虎藏龙,有大才的人多了去了,这案首之位在下不敢肖想。”赵宇文摇摇手里的扇子,谦虚的说道。“宇文兄,你就不用自谦了,院里谁不知道,院长在你十岁的时候就断言只要下场必中,是你自己为了让学问更扎实,这才生生到了十六岁才下场,依我,你不光县试

  必拿案首,只怕举人,进士也是一考必过。”当即就有人说道。“哎,哪里哪里,众位抬举了。”赵文宇嘴里说着抬举的话,不过他的眉梢眼角还是露出了些许自得。十五六岁正是好面子的年岁,被同窗这么夸,赵文于没有立刻认下,

  已经算好了。

  客栈里这会儿坐了不少人,听这些人这么夸赵宇文,有人不屑,有人不服气,也有人疑惑的问道:“这宇文兄是个什么来路,竟然被这么追捧?”

  有了解的说道:“赵宇文你不知道?他自就有才名,在青云院里素有名声,一首咏梅诗在县里广为传诵。”

  “咏梅诗?就是那首《咏梅·赋予清寒寺》?”

  “可不是。”

  “那首诗我也读过,着实巧思,这人当真有才。”问的人听了,感叹到。

  也有人冷哼一声:“哼,诗词不过茶余饭后把玩的道,我等求学,要追求的是经世济民的大道,写了一首歪诗算什么,这也不能代表他就一定会拿下县试案首。”

  其他人只当他心有不平说酸话,也没理会,赵宇文也听见了,对那说话的学子说道:“仁兄说的对,科举考的是圣人之道,我这点儿微末道艺自是不值一提的。”

  他谦虚的态度引得客栈里的人纷纷称赞。

  因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