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百四十章 抢购潮_重回19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价格管制。

  实行了‘价格闯关’,这直接导致这一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物价上涨,然后就产生了,波及大江南北的抢购风潮。

  经商的大潮席卷全国,几乎发展到“全民皆商”的境界。

  经商是从八十年代初悄悄兴起的,起初是一些“无正当职业”的人在搞,还经常被人看不起。

  可是到了一九八八年,就已经热成了“全民皆商”了,有民谣为证:“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原来自恃甚高的机关干部和甘于清贫的教师,也有不少人加入了经商的行列。

  这时候“停薪留职”是时髦话语,“下海”是有本事的标志。

  报纸上可以看到“教授卖香烟”的新闻,其实这种新闻当时并不稀奇。

  还有教师夫妻俩都‘下海’摆摊的呢,当时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和后世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出现了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山娃知道马上南海就要从广省划出去单独建省了,要建一个新的经济特区。

  一时之间出现了‘十万人才下南海’的情景。前两年各种公司就多如牛毛了,但多数是“皮包公司”。

  多如蝗虫的“经理”夹着皮包奔走四方,把物资在上家下家之间倒来倒去,赚取差价。

  这样的所谓做生意,其实靠的是各种关系,因为实行价格双轨制,如果有关系,能把计划内的“平价”货弄到手,再“议价”卖出去,就能大大赚上一笔。

  能做这种生意的,当然要有背景。但是今年,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放开了物价管制,使他们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了。

  但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物价开始飞涨,物价这几年其实也是一直在上涨,但是很缓慢。

  八八年的涨法,确实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普遍涨价,有些东西几乎过几天就是一个新价格。

  这种涨法引起了普遍恐慌,于是便出现了抢购风潮,柴米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抢手货,有些商店的东西几乎被买空。

  山娃上辈子也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报道,有的人家,一次购买的西湖牌肥皂用了很多年,最后都缩成了又黑又硬的一小块。

  有的人家此后几年没有再买油、盐和酱油之类。还有邻居大妈买了很多捆粗糙的手纸,后来的几年每到天气晴朗,就常常看见她搬进搬出晒手纸。

  当然,在这场抢购风潮里,也有无动于衷的人,一种人是没钱,不掺和那个热闹。

  另一种人是,他们坚信计划经济能够调控一切,物价一定会回落并稳定。

  还有人召开家庭会议,分析形势,认为现在大家买了过多的东西,以后再生产出来就没人买了,那么,物价就会下降。

  而且国家也一定会让物价回到原来的水平,结论是要把钱捂着,等降价时再用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