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能否还饥荒在此一举_我家直播间通古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好。”

  许老太看眼刘老大,这人在细咂是什么做的,当过大掌柜的就是不好糊弄。

  她顿了一下,继续推销道:

  “有客人吃好了呢,指定会买一坛子带走,想是留着路上吃,或是带家里尝尝。

  这鮓绒,老人小孩子吃极好,不存在咬不动这一说,吃了对身体好。

  而且这一路跟车,我也看明白了,就算是熬夜赶路离下一个能住宿的地方至少也要一两天,人可以不睡觉,哪能不吃饭,带着它就方便多了。

  你看看这一坛,你用油纸包成小盒还可以零卖,即使不想买一坛的,也能买点随身携带。”

  许老太说到这,从筐里拿出个样品小盒,她孙女用几张油纸合在一起叠的,特意让孙女给打个样,以免不会叠。

  她是操心命,连外包装都操心:

  “你到时就按照这个叠,谁零买就用它包点。鮓绒最大的优点能久放,不怕坏。赶路人别说随身带菜了,连干粮糕点放几日也长绿毛,它却啥事儿没有。”

  刘老大边听边连连点头,放下筷子。

  他做大掌柜这些年,不是个眼皮子浅的,曾陪同东家去过外地见识不少,尝过就能预料到,这吃食确实能卖给有钱人。

  所以他赞同许家老妹子的说法,并且比许家妹子想得还多。

  开客栈这几年,他发现像女客赶路还能带些糕点,糕点又属甜口居多。

  而对于男客来讲,就算糕点是咸口也不愿多吃。

  要是卖这肉松,路上歇脚喂牛马时,配两个烤馒头,用干粮夹着肉松,又解馋又管饱,应是会受男客稀罕。

  刘老大心想:自己不敢说会卖的很好,但短时间内,就能将这些坛鮓绒通通卖出去的自信还是有的。

  有自信,就不怕先给银钱买下货物。

  只是在商言商,这个价位略高。

  一小坛十斤鱼松,许老太卖刘老大四两银。

  而许老太自认卖得真不贵,即使将来谁到她手里大量批发也就是这个底价。

  就这,她还是看在做买卖起头难,又是知根知底刘家人的面上,才会要价这般低。

  因为十斤纯鱼肉,才能炒出一斤鱼肉松。

  一小坛十斤鱼松就是一百多斤鱼的成本。这一百多斤鱼还要考虑去掉鱼骨鱼头鱼肚用不到,需要留出多余斤数。

  鱼价还不能按照眼下稀烂贱的价格算。

  像冬天开江鱼极为难得,在现代有钻头开江鱼都会卖得很贵,更不用说这里,那叫凿冰窟窿捞鱼,中间还要等待数天空档期,要等江面完全冻结实才能凿江捕鱼。

  冬天鱼价和夏季秋季能一样吗?

  所以鱼价必须按照平均值算,并且要考虑这两年水多鱼多本来就价贱的情况,一旦鱼少价格起来,有的年头比肉价还贵。

  另外制作鱼松,许老太是放盐的,纯精盐。

  她为卖鱼松在出发前在白家特意定制的坛子,坛子钱。

  这一路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