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别吵了,你们别再为我吵架...)_回到民国当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羽九尺的身高,要是在杂房里耍刀,能出彩吗?”

  不是说就难看了,只是,完全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甚至是大打折扣。就像彩头戏在过去的夜晚演一般。

  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此前在长乐戏园竟无人能道明。

  在现代,随便拉一个人过来,看多了也能根据经验给你总结几点:大片最好去有imax巨幕的影厅,激烈动作片看3d的最爽,4d影厅小心头晕……

  这会儿,也许有经验的人能感觉到,比如演员会逐渐摸索出在大场地和小场地分别用什么样的力气,但也缺乏总结、推广。

  毕竟此时,戏曲舞美还未形成理论,没有一个使用性规则。

  这个行业目前还普遍缺乏技术人才,戏班、戏园基本都分开,有流动性。戏园东家都要赚钱的,寻常也不会琢磨我是不是应该把戏园舞台大小改改,改到多大,观众看起来才舒适。

  要在沪上,这方面人才还多些,尝试不同的镜框式舞台,中央式舞台,实景舞台,或者扇形舞台,圆形舞台,马蹄形舞台……

  长乐戏园里,真没人有这知识。

  纪霜雨对场面调度之类的工作更是再熟稔不过,一眼就看出来不合适,以及到底哪些地方不合适,需要改到什么程度。

  待他说出来,像应笑侬那样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员,结合自身经历,还真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徐新月初时还不信:“戏园台子不都这个大小,差不离,我们的戏台算大的,这么多年都是这样演的。”

  更叫他无法相信的是,你说新戏失败,仅仅因为这戏台大小?

  纪霜雨轻松地道:“可您场面太热闹啊,就比如您从沪上学来的灯光设计,不也是布置在更大的舞台上么,照搬过来也不太合适。”

  他刚才讲那些前提,就是想强调这个道理。合适,对效果真的很重要。

  长乐戏园能坐几百人,舞台也不算小了,但是和徐新月设计的场面比起来,还是有些失调。他到底还是外行了,要换了沪上那些老经验的布景师,兴许能看出来。

  徐新月惊讶之至,他一个人去的沪上学习,学技术的地方舞台的确是仿的西式,大大的镜框式舞台。

  他又不懂打光,回来布置灯光完全是生搬硬套,甚至因为与后台化妆时光线不同,演员第一次上台妆容都惨白得过分……

  但是他不懂,别人也不懂啊。这么些天,从同行到观众,没一个人指出过不对。

  倒是这个跑龙套的,只看了这里,就知道他必是从一个大舞台搬来的,真神了!

  先前徐新月对于舞台大小一说,还有点将信将疑,现在已经是笃信了。

  此时,含熹班里却有人愣头愣脑地插了句话:“可见还是徐东家的错。”

  徐新月:“……”

  徐新月立刻骂了回去,三方再次乱成一团,吵得更厉害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