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国家利益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战的德国集团军司令同样能感受到苏联的韧性,绝对不能给莫斯科任何的喘息之机,至少应该呼应汉华军在中亚细亚攻势对莫斯科形成一个战略包围。

  也只能是私下反对,和斯大林一样希特勒的决策也无人能够更改更何况希特勒和戈林观点完全相同。

  随后的走向就是德国军队对莫斯科方向攻击节奏越来越慢而大量原本投送补充向西线的德国军队和仆从国军队被抽调向北非作战。

  放弃后世二战思维和理解以及所熟悉的格局模式,不能说希特勒决策错误,非但不错误甚至可以说有点睛之笔的功效。

  德国确实在非洲面临一个远比苏联乐观的局势,澳大利亚被日本攻击,英国无法同时兼顾非洲和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一样在非洲拥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德国利用法国资源可以快速稳定非洲战局,源源不断自非洲开采的资源通过陆地运输后自非洲西北方向摩洛哥可以快捷的输送到西班牙再流转入法国和德国。从摩洛哥抵达西班牙需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但直布罗陀海峡狭处只有1千米,陆军战斗机配合岸防炮和潜艇部队能彻底的控制海峡,德国海军相对弱小的短板彻底被补充。

  从任何角度分析都是一举多得而且可以彻底摆脱资源限制。

  促使伯林决策的还有石油;

  在莫斯科和日本联手切断汉华军对德国的海上运输线之后德国在军工爆发的基础上面临各种资源紧缺的不足,其中就包括石油,后世德国石油完全仰仗罗马亚尼的输出,当今则是汉华军和罗马尼亚,汉华军的输出线被切断德国对石油的需求又远远超出后世,德国急需摆脱石油危机,后世非洲主要产油国石油首次被探测开采是在50年代,但就像苏联因为战争需求提前开发了秋明油田和探测罗马什金油田一样如出一辙的道理,汉华军的出现以及因为各国对空军的重视导致了石油需求的继续上升,而伊朗、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开采又让英国、法国看到了非洲探测出石油的希望,早在德国发动欧洲战争之前英国和法国就以超出后世的力度在北非区域大面积探测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

  德国控制法国的同时也接收了法国所有在非洲的探勘信息资料,其中就包括叙利亚以及尼日利亚等国家可能存在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

  德国对汉华军深信不疑但却担心因为战争会导致汉华军资源的输出再一次自海面被限制,一个战而不败的国家除了科技、人口、国土纵深之外还必须要有独立不受任何因素干预的资源带,中国、美国、苏联都具备此种条件,夺取东南亚,控制朝鲜半岛的日本也即将踏入这个范围,一旦日本和苏联控制澳大利亚这种优势更加会提升,德国具备除了资源的一切因素。所以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