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联合抗战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昌而且宜城之战也是萧飞羽麾下大将千里迂回在宜城屡屡奇袭痛击日军重炮旅团和装甲集群。冷血、果断、狠辣不折不扣虎将!

  蒋介石最中意的自然是文建阳,但文建阳负责蒙古战事,战略层面蒙古战事一样责任如山。

  所以蒋介石又担忧文建阳一旦调动蒙古局变,萧飞羽和高传辉蒋介石很难取舍,萧飞羽九江之战确实给蒋介石影响深刻,但高传辉数次入重庆言谈见解同样让蒋介石耳目一新。

  陈诚的意见起到了决定作用,萧飞羽是战将适合冲锋陷阵而高传辉和文建阳一样是帅将,擅长运筹帷幄,汉华军战略性布局都出自文建阳和高传辉明局辨势一锤定音的决定。

  一直等待消息的高传辉心情并没有太多的忐忑,不管后世历史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高传辉都相信眼前所见,蒋介石不会不分轻重而李宗仁和薛岳、陈诚等人对日战争也是一身血性,就看国民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何种合作方式,是高度的全面合作还是类似宜城之战的局部合作,不管何种形式,只要军事委员会赞同‘武汉为饵’的作战方式高传辉相信华中关键一战汉华军不会受制于日军。

  内心深处唯一少许担忧的就是蒋介石对武汉念念不忘,将‘武汉为饵’的战略布局直接升级为夺取武汉。

  两者都是以武汉为根但有本质的区别,南昌之战蒋介石就有因为自己执念攻取南昌而让薛岳左右为难最终导致第九战区苦战无果。

  结果超出了自己所料,军事委员会不仅仅是和汉华军联手抗战,而且是高度合作将最高指挥权移交到自己手中。

  高传辉真感叹了一声,军事委员会一干风云人物历史评价不一,但眼前高传辉看到的是真正的血性军人,不管军事委员会出发点是国民党自身利益还是国家利益都已不重要,关键是能辨明局势,当然高传辉也知道汉华军能和国民政府军事高度合作的根本,意识形态的冲突没有延安和国民政府一样强烈,国民政府军火供给仰仗汉华军,而最主要根本就是汉华军足够强大,种种因素交融导致眼下军事委员会的选择。

  对于军事委员会战役指挥官的任命,高传辉没有任何推辞;原因有其二;

  第一、

  最高指挥官只能从主战场的汉华军、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选择,不是出自汉华军就是李宗仁和薛岳,而李宗仁和薛岳素有间隙,谁任指挥官都存在协调隐患,李宗仁和薛岳一致性推荐自己除了汉华军战场表现之外唯恐还有此番因素;

  第二、

  李宗仁和薛岳都擅长大兵团作战,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全国瞩目振奋国人的大捷,高传辉相信两人的指挥能力,但如若要论合成化作战和游击作战高传辉自负两人不管是比较自己还是文建阳、萧飞羽以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