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一十四章 虽然不要脸,但是好用啊。_我在大唐能签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不多,但也能应应急了。”

  长孙皇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削减宫廷用度和宗室用度,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观音婢,据朕所知,林家的钱财堆积如山,应该有一千万贯,要不你和丽质说说,先借朕用用。”李世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说是借,最后这个钱肯定是不会还的。

  如果林轩在长安,他倒是可以找林轩说,但是现在林轩不在,李世民实在没脸找李丽质要钱,只好让长孙皇后去了。

  长孙皇后微微一愣,这才知道李世民找她逛御花园,其实就是想和她说这个。

  “陛下应该听过子贡赎人的典故吧?”长孙皇后说道。

  众所周知,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当时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不仅可以找官府报销赎金,还有赏赐。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官府补偿的赎金和奖励。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孔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

  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所以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的而又有利于人的概念。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个故事,却不明白长孙皇后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陛下,当时鲁国有许多人赎在外的鲁国人,是因为赎回去后,官府确实补偿了赎金还有赏赐,如果官府没有说到做到,还会有人去赎么?”长孙皇后问道。

  李世民明白了长孙皇后的意思,长孙皇后这是在侧方面提醒他要说话算话,既然说是借,最后就一定要还。

  “你以为朕不想还么?等草原战事结束,还需要在草原建城,需要的钱财更多,朕根本没钱还他。”李世民苦笑道。

  在大唐建造城池,可以就地取材,花费都非常大,更别说在草原建城了。

  像木料石材草原都没有,这就需要从别的地方运输过去,成本自然就会增加。

  “陛下,不一定非要还钱,也可以给其他补偿。”长孙皇后说道。

  “其他补偿?”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着长孙皇后。

  “陛下,子初父亲还没有爵位吧?臣妾去找丽质去说借钱的事情,到时候陛下给子初父亲封个爵位不就好了。”长孙皇后说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