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6章 沉浮法_我在缅甸挖矿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盆冷水。

  “谢谢!”

  我到了谢之后,从陆倩倩手里接过水盆,把水盆放到了桌子上。

  见我竟然放弃了用手电筒,而是弄了一盆水,德非教授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腿,满脸好奇的看着我,陆倩倩同样如此,只有曼德觉得我这是在装神弄鬼。

  我把盆子放到桌子上,慢慢的搅动着盆子里的冷水,一直到盆子里看不到什么气泡之后,这才停了下来。

  其实所谓的沉浮法,解释起来也并不复杂。

  用科学一点的话来说,石头的坚硬程度,是由石头的密度来决定,往往密度越大,石头本身就越是坚硬。

  而不管是翡翠还是和田青海,这些玉石虽然价值连城,可说白了它还是一块石头。

  特别是还包裹在外壳里的原石,它的外壳密度一般都不会特别大,往往会有很多疏松的孔洞,只不过那孔洞肉眼是很难看得清楚。

  也正是因为有哪些孔洞,这才给用手电光鉴别石头提供了可能性。

  而浮沉法也是借助哪些孔洞,用来观看气泡的变化。

  一般来说气泡越多,就证明那外壳越是疏松,这样的疏松的外壳,内部出现裂

  纹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些。

  而且根据气泡的反应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内部料子的状况。

  一般来说原石外壳的孔洞,绝对要比内部的玉石孔洞大得多。

  换句话来说,就是内部玉石的孔洞越多,就说明它形成的年份不够长,那成色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只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而已。

  一般来说用浮沉法鉴别原石,气泡的状况会有两种情况,一开始气泡都是从内部开始扩散,等到气泡差不多饱和之后,你在仔细的去观察,如果某一块石头还在很缓慢的往外冒气泡的话,那就说明内部的玉石不够紧密,这种石头一般来说,垮的可能性就大了。

  深吸了一口气,在德非教授和陆倩倩好奇的眼神注视下,我把两块扎西玉石场的石头都给放到了水盆里。

  短暂的浸泡之后,我找德非教授借了一个高倍的放大镜,用那放大镜去看,两块乌沙皮的石头表面都有很明显的气泡。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过了大概有十多分钟,两块石头的气泡都呈现出了饱和的状态,又等了几分钟,我在去看,发现左边那块石头,基本上已经没有在出现气泡了,而右边那块还在很缓慢的冒着气泡,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大概有了一些底气,可要说把握,我还真的不敢说。

  毕竟这沉浮法,我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陆小姐,能不能给我一根你的头发!”

  其实鉴玉,说白了就是统计学,你通过经验眼力方法,得到了的数据越多,总结起来的结果,就越是接近正确答案。

  陆倩倩很诧异的看了我一眼,也没有问我要她的头发做什么,只是拔了一根头发递给了我。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