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天启驾崩_晚明海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天启驾崩

  苏鸣岗住在巴达维亚城的中部,离市政厅不远,因为他既是巴城的华人甲必丹,也是市参议会议员。

  这座城市的繁荣壮大,第一功臣肯定是科恩,第二功臣可能就要轮到苏鸣岗了。

  苏鸣岗是泉州府同安县人氏,今年四十七岁,年轻时曾读过几年私塾,但自幼最喜欢的还是练习枪棒、打熬力气,勉强也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

  万历三十二年,年方二十四岁的苏鸣岗率领同族的十数健儿下南洋,此后十余年间渐渐成为了万丹的华侨领袖之一,很受万丹苏丹的器重,同时也与同乡的大海商李旦、许心素等人交情匪浅。

  后来科恩率领麾下的VOC舰队占领了巴达维亚,此处离万丹城只有一百六十余里。在与万丹苏丹国的交战中,科恩认识到万丹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众多华侨在此经商,而且这些华侨中有很多精擅建筑的工匠。

  出于发展贸易和建设城市的双重目的,科恩决定出台优待政策从万丹吸纳华商。

  但这一政策最初的效果并不算好,主要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万丹是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有钱赚;二是万丹的华侨对VOC这些鬼佬并不信任,毕竟十余年前吕宋的鬼佬就屠杀过一次华侨。

  有鉴于此,科恩开始使出釜底抽薪的大招,派出舰队持续封锁万丹港。万丹苏丹无力打破VOC的封锁,曾经盛极一时的万丹港就此陷入衰败。

  这下苏鸣岗算是坐不住了,他是万丹那几个华侨领袖中对海外贸易依赖性最强的那位,在爪哇岛上拥有大片的胡椒种植园,同时与西、葡、荷、英等国做生意,手下又有好几百号兄弟要养活。

  于是苏鸣岗成了第一个移居巴达维亚的万丹华侨领袖,他首批带来的有四百名华侨,此后又从福建、广东等地招募了两千名华工,还出面劝说杨昆、林六哥、陈基茂等另外几个万丹华侨领袖移居巴达维亚。

  结果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苏鸣岗在心里暗自骂娘,但却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他在巴达维亚虽然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但这里说到底还是荷兰人的地盘。

  来到顶层的总督办公室后,苏鸣岗看到科恩和范迪门都在,此外还有一名华裔通事。此人之父名叫李锦,本是大泥海商,二十多年前正是他鼓动VOC用武力打开明朝国门,这才有了万历三十二年红毛夷韦麻郎侵犯福建之事。

  鉴于苏鸣岗是第一来到巴达维亚的华侨领袖,八年来他一直担任华人甲必丹这一职位,执掌华人社区的司法大权,包括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除了死刑需要通过荷兰人之外,其他判决苏鸣岗都可以说了算。

  “科恩阁下,范迪门先生,两位好。”苏鸣岗无视了李锦之子,上前向两个鬼佬抱拳行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