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3章 名满天下_晚明海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名满天下

  林海可以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成心想抄袭顾炎武那句名言,主要还是那篇声讨魏忠贤的文章写到那了,实在没有比这八个字更合适的。

  他更想不到的是,就在他本人还航行在长江口之时,这篇文章已经被年轻的顾炎武看到了,而且还打算冒着生命危险替他流布出去。

  不过,顾炎武和归庄这两位少年诸生也算是白白地慷慨激昂了一番,实际这篇文章已经在苏州城、昆山县、太仓州等地流传开来。

  林海在娄江和浏河投下的竹筒实在是太多,当有人知晓了这一点后,其中胆大的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四处流布了。

  毕竟法不责众,众人都在传,你阉党再霸道,还能杀尽江南士子不成?苏州府士绅可是普天下最为反对阉党的,东林党魁钱谦益就是苏州府常熟县人,后来的复社领袖张溥则是苏州府太仓州人,此地士绅的政治取向可见一斑。

  就在林海在长江口航行时,年方二十六岁的张溥也看到了那篇文章,仅仅只比顾炎武晚了一个多时辰而已。

  和顾炎武一样,张溥此时也还是秀才之身,今年八月就要去应天府参加秋试,以求搏一个举子功名。

  这日他正在自己的七录斋中读书,和顾炎武不同的是,他正在苦读的是近年来南直隶乡试的优秀程文,这相当于是后世做历年真题一般,算是很有针对性的应试准备。

  正当张溥在书斋中头悬梁、锥刺股之时,忽然门外传来他的毕生至交张采的呼喊:“天如、天如吾弟……”

  张采和张溥一样都是太仓州学的生员,他来到张溥家的书房直接就推门而入。这两人虽然都信张,但并不是一家人,不过两人却是可以托妻献子的通家之好,互相拜过对方老母的,可谓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兄长,这是从何处得来的?”张溥接过那文章匆匆看了一遍,顿时脸色大变。

  张采向来是以张溥马首是瞻,闻言连忙道:“那该如何是好?”

  崇祯年间创立复社之时,张采已经中了进士,张溥却仍是秀才,但两人同为复社盟主,张采却仍以张溥为尊。

  张溥却摇了摇头:“不行,不到苏州,我不死心。不,即使到了苏州,假使也是这般,弟仍不会死心,还是要去南京……”

  杨廷枢是苏州府长洲县人,前些日子刚到太仓拜访二张,今日一早才乘船启程回乡,结果在浏河上捡到那竹筒,于是抄写了一份,托心腹下人给二张送了过来。

  张溥感到十分不满,他说到这忽然变色:“不好,维斗兄素来爱意气用事,定是打算流布此文于天下,我应社恐不日将遭灭顶之灾也!”

  当然,张采的出身比张溥好,后者是婢仆之子。但张采却对比自己小六岁的张溥很尊敬,两人一同创立了应社,后来又一同创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