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师兄把我带歪了!(第一更,求订阅_这烂怂截教待不下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采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

  一门心思只修自己的大道。

  但像闻仲这样正义感爆棚的性子,却做不到置之不理。

  所以对他来说,走上这条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余元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提前做了些准备,将自己前世记忆中的一些粗浅的知识整理成一部“百科大全”,于此时拿了出来。

  在他看来,这一部“百科大全”绝对称得上是秘籍中的秘籍,足以帮助闻仲迅速在大商站稳脚跟,甚至在人族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来到洪荒千余载,余元观察最多的就是人族。

  洪荒的凡人即使不修道法,也在身体素质和其他方面远远超过他前世记忆中的凡人。

  寻常凡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一个普通成年人的力气、耐力、速度等等素质,全都超过他记忆中经受过专业训练的顶级运动员。

  日常煮饭时用的数百斤重的大鼎,一个寻常妇人也能轻轻松松举过头顶。

  几个青壮扛着几千斤重的木头仍能健步如飞。

  数万斤的大石头,二三十个人就能抬到一边。

  不过……

  据余元千余年所见。

  这个世界技术落后,生产方式落后。

  基本是粗种薄收,看天吃饭。

  最重要的是,文明发展极为缓慢!

  这一千多年中,余元没有看到任何变化!

  拿种庄稼来举例。

  这个世界就连淤泥肥田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沤粪肥田了。

  至于水利灌溉、选种育苗什么的同样也是没有。

  种庄稼基本上就是开垦、播种、收割这三个过程,最多也就再加一个除草。

  这种情况下想要有多大的收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即便这些百姓靠着供奉神灵,换来了风调雨顺,可是一年到头依旧收不到多少粮食。

  临涣关周边土地乃肥沃平原。

  当地气候也适宜五谷生长,可是上奏朝歌的奏报上却明确写着:“十亩之田,率岁之收,不过四十石。”

  一亩地就是一年四石粮。

  余元估算过,大商的一石约等于他记忆中的24斤,也就是说一亩地年收入96斤粮食。

  连这片最肥沃的土地,在风调雨顺的基础上才长出这么点粮食,可以想见其他贫瘠之地的收成得低成什么样。

  余元传给闻仲的那部“百科大全”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关乎农业、水利、养殖、建造、数学、医疗卫生等等方面的常识。

  这些他眼里的常识在这个世界却是闻所未闻。

  闻仲初时还不以为意,可再多看两眼之后,便忍不住惊叹连连。

  “这水车明渠若能建成,岂不是无论下不下雨,都能引水入田了?”

  之前闻仲心里最大的顾忌,便是斩了水神之后,便无人再保这一方风调雨顺了。

  但现在看到余元给的这些“秘籍”后,他忽然感觉,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嘛?

  临涣关背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