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章 四国言和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公出兵的不是三国,而是其他国家。

  郑忽对此也是见怪不怪。

  悉心招待了梁伯、魏伯和芮伯五天的时间。

  郑忽最终代表晋国和三国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首先,三国与晋国罢兵言和。

  其次,三国承认晋侯生乃是晋国正宗的地位,承认郑忽晋国执政的地位,承诺不以任何借口干涉晋国内政。

  再者,三国要赔偿晋国在战争中的损失。

  这一条,其实是争论的最久的。

  因为三国首先攻打晋国不假,但是三国联军几乎全军覆灭,再赔偿晋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三国国君明显感觉吃大亏了。

  但郑忽就是不松口,要求三国必须赔偿,不然,就没得谈了。

  郑忽的态度如此强硬,三国国君无奈之下,只好点头答应。

  当然了,郑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

  如果他狮子大开口了,还真有可能谈崩。

  这完全没有必要,他最终的目的和三国国君是一致的,就是和平。

  接下来,郑忽同样承诺不会以任何理由干涉三国的内政,不会侵犯三国。

  说实话,这个承诺,郑忽自己都不信。

  不信归不信,但并不妨碍他如此向三国国君承诺。

  讲道理,若不是郑忽灭曲沃损耗太大,他还真想顺道灭了三国。

  三国协助曲沃入侵晋国,这个机会和借口是非常难得的。

  可惜,实力暂时不允许,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想灭了三国,还怕找不到借口吗?

  未来有的是机会。

  四国达成的协议,这四点是主要的,其他还有一些小的条款。

  总而言之,协议达成之后,皆大欢喜。

  三国不用再担心晋国的报复,而郑忽也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这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

  两方都有意罢兵休战,协议自然容易达成。

  毕竟,继续打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三国即便是联合起来也耗不过晋国,而晋国就算是最终取胜,也是惨胜。

  没有人愿意承担这种后果!

  最终三国国君和晋侯在耿邑在天地鬼神的见证下,歃血而盟。

  约定共同遵守盟约,违背盟约者不能够享国。

  郑忽听闻此言,也是在心中轻笑不止。

  和晋侯这种被完全架空的人说不能享国,这能有什么约束力。

  奈何郑忽不是国君,即便是他和三国歃血为盟,那也是代表的晋国。

  所以,无论怎么歃血结盟,对郑忽来说,都没什么约束力。

  再说了,天地鬼神见证又能怎样,郑忽根本不怕这一套。

  也就此时的人笃信于此。

  一纸盟约,几句虚无缥缈的诅咒就想吓住郑忽,只能说太天真。

  不管怎么说,盟约的订立在此时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郑忽在短时间内也不准备背弃与三国达成的协定。

  终归是对自己有利嘛!

  他完全可以借着这段和平的时间,好好的休养生息一番,同时大力推行的晋郑融合方略。

  无论什么时候,增强实力总是必要的。

  而且,暂时做个守信的人,也能改变一下其他人对他固有印象不是?

  他现在好歹是晋国的执政卿了,总是背信对他的威信力是有影响的。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