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31章 功勋第一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张松没有法正那么功劳大,不仅帮忙夺取了益州,还连汉中也顺手拿了。

  后来张松位列公卿,前几年病逝了,也是功劳不小。只是最终诸葛亮还是没有把他的名字加上去,资历浅依旧是个大问题,只能第二批名单。

  最终添加了两人后,诸葛亮才确定名录,召来尚书郎中,要他送去宫中由刘禅批阅,这样确定名录之后,就要在祭祀中宣布入太庙了。

  很快尚书郎中就拿着名单去了皇宫,但过了大概半个时辰,他又匆匆回来,向诸葛亮禀报道:“丞相,陛下要加入你的名字。”

  “我知道了。”

  诸葛亮苦笑了一下,便起身说道:“我去与陛下说吧。”

  他就一路去了后园西宫。

  刘禅正在西宫园内看书,诸葛亮在的时候,他总是会稍微看一点,毕竟是刘备临死前嘱托。

  其中看得比较入迷的是沈晨的《沈氏经集》,主要里面的阶级论调让人觉得很新颖,特别是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就有一定的感悟和想法。

  皇帝就应该站在平民这一边,天下平民百姓如果过得不好,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皇帝,这也符合刘备以民为本的思想。

  所以刘禅很喜欢这本书,常常感叹现在洛阳没有百姓,如果有百姓的话,他一定要常去民间了解民情。

  得知诸葛亮过来,刘禅立马召见,诸葛亮进来先向刘禅行礼,等刘禅让他起来之后,才说道:“陛下,臣蒙先帝赏识,寄臣以大事,臣犹自惶恐,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得大元帅、骠骑将军之能而安天下,何故又勋彰以臣呢?”

  刘禅忙道:“丞相自受命以来,夙兴夜寐,这些都是朕与父皇看在眼中,当年荆州之时,若非丞相,恐怕连骠骑将军亦不能力挽狂澜,这些功勋,世人皆知,丞相就不能再推辞了。”

  “纵使臣在名录之内,也不能名列第一。论起行军打仗,晓卿功勋卓著,堪比韩信之能。论起功高劳苦,大元帅与车骑将军都是自幽州就跟随先帝。”

  诸葛亮极力推辞道:“臣资历浅,功劳也不如他们,怎么能位居他们之上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

  刘禅就问道:“那依丞相之见,谁人应该功勋第一呢?”

  “唔”

  诸葛亮就犹豫了起来。

  功劳可不是只算战功,资历深浅、稳定后方、开疆拓土、出谋划策都不能少。

  稳定后方和出谋划策诸葛亮、徐庶、庞统皆是翘楚,其中尤其以诸葛亮功劳最高,没有他,荆州之战刘备就要满盘皆输。

  开疆拓土、攻城夺地,沈晨的战功自然是最高,屡败曹操和孙权,能拿下荆州、关中、并州,最终消灭曹魏全都靠他,甚至消灭江东他也出了很大力气。

  如果不是他在之前的几次战斗中消灭了江东的主力,后来关羽也不会那么容易直接杀到建业城下,生擒孙权。

  而资历深浅、开疆拓土上关羽也不遑多让,他资历最深,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且战荆州、取江东、镇淮南、擒孙权、灭曹休,张辽夏侯渊被他围攻而死,也是他最早杀到邺城城外。

  在战功上仅次于沈晨,也是功劳第一的有力人选。

  诸葛亮自己推掉了第一,那么剩下的就只能在沈晨和关羽之间选一个。关键是选其中一个,另外一个人会怎么想?

  刘禅见他迟疑不决,便笑道:“丞相是有顾虑吧,那朕来选,就选骠骑将军吧。”

  “元帅素来高傲,陛下不怕他不满?”

  诸葛亮问道。

  刘禅说道:“二叔确实高傲,但他这一辈子,也就服丞相和骠骑将军。”

  “那便照陛下之令吧。”

  诸葛亮就应下了。

  因为沈晨第一确实实至名归,除了战功第一以外,他也出谋划策,同时也能安定地方,治理百姓。可谓是上马为将,下马安民,六边形战神,无一不通。

  唯一的缺陷就是资历较浅,不是徐州就跟着掉元从,否则的话,基本就没有什么争议了。

  当下确定了功勋名单,很快数日之后,就到了年底,新的一年要来了。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