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军改_明末重生之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变得乌烟瘴气,成了贬义词。

  事分两面,孙杰收留了这些百姓,给了他们活路。

  在这乱世里,便是天大的福分。

  给他们打井,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

  更不用说,这些土地以后还会给他们。

  从古到今,哪里有这样的人?说是天上的星宿下凡都不为过。

  于是,这些百姓就自发的修建了生祠。

  孙杰的生祠是各个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大砖大瓦,有模有样。

  就连他们的祠堂,都比不上。

  百姓们遇到时节,就会去孙杰的生祠中上香,保佑安康。

  孙杰在知道这事时,有些不适应。

  现代没有建生祠的规矩,这突然让人祭拜,总觉得不舒服。

  可王笔却说,这是这些百姓唯一能想到的感谢手段。

  若是禁绝,反而坏事。

  无法,只能由着他们去。

  村子里都有村长,都是各个名姓中德高望重的人。

  每五天,王笔和陈德会将这些村长集中起来,传达讲解孙杰最近这段时间的政策。

  这也是王笔想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加深孙杰和这些人的联系。

  这受到了孙杰的大大支持,此法,确实不错。

  有时候,孙杰还会亲自过去,主持会议。

  除此之外,孙杰打算让王笔筹建学堂。

  苦什么都不能苦学生,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

  想要天下变得更好,可不仅仅只是从现代搬运物资那么简单。

  教育,才是最基础的东西。

  没有教育,很多东西都是水上浮萍。

  百姓多了,孩子自然也多。

  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应当进入学堂学习。

  他们年龄要么还小,要么不认识字。

  先教授他们基础学问,让他们先认识字,明白礼义廉耻,明白道德正义。

  等基础扎实了,再从现代搞一些小学教材,学习科学、数学等学问。

  以后也要教导他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问,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慢慢来,不着急。

  学校目前还在修建,为了管理方便,只修建了一个学校。

  也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学校,所以占地面积和校舍房间都特别多,一时半会还没完工。

  至于学校里面的老师,西安府多的是落魄穷酸秀才,他们大多迂腐,但教人识字,也没什么问题。

  普通百姓,农闲时也会组织起来,学习识字,算术。

  愚民之策不可取,想要民族解放,就必须让他们学会知识。

  古代的那些统治阶级,很喜欢念叨这样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真实的意义,就是如此吗?

  恐怕不尽然。

  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圣人的意思,大概是,“如果百姓可以的话,就让他们自由去做,若是不可以,就让

  请收藏:https://m.qb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